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原使用於古老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最初是一種象形字,發明這種文字的應是蘇美人(Sumerians)。目前所知最早以楔形文字記下的文獻大約出現在西元前三千年左右。楔形文字由於多在泥板上刻畫,所以線條筆直,後來為求方便,書寫者使用了蘆韋桿來壓印在泥板上,因而字的筆畫都成為具三角形的線條,如同楔形,而字形也趨向統一而固定。

有了制式而固定的寫法之後,楔形文字在字形上逐漸失去了原來象形的意味。在楔形文字發展的過程中,為了增加文字應用的範圍,一個字常被用來書寫和這個字具有類似語意或引申關係的詞,另一方面假借的情形也變得十分普遍,也就是拿一個既有的字來書寫其他同音的詞,這類情形增加之後,文字的表音功能逐漸加重,而使楔形文字越來越具有音節文字的特性。另外和古埃及文字類似,限定符號(determinatives)後來也被加到字形之上,以解決同音詞都用相同字形書寫而不能分辨的問題。

楔形文字被用來書寫許多語言,這些語言之間並不見得具有密切的親屬關係。例如阿卡德人採用楔形文字做為書寫工具,但阿卡德語和蘇美語差異頗大,另外西臺人和波斯帝國也採用楔形文字,但這兩個語言屬於和蘇美語無關的印歐語系。

下面是古波斯文,這種楔形文字包含四十一個符號,大致上是音節文字,但有時也做為表音位的字母。


Back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