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米文字

公元前兩千多年左右在印度次大陸的印度河流域產生了一個繁榮的文明,可稱為印度河河谷文明,此時期有少數的石刻符號被發現,但這種符號與後來的印度文字之間可能並沒有關係。在亞利安人(Aryan)來到印度並取代印度河河文明之後,逐漸發展出發達的文字系統,在西元前三世紀的阿育王(Asoka)時期,官方的敕令就以佉盧(Kharosthi)和婆羅米(Brahmi)兩種文字記錄。後來佉盧文字不再使用,只剩婆羅米文字繼續在印度發揮影響力。今天印度的數百種文字都繼承自婆羅米文字。

婆羅米文字是今日印度境內使用的各種書寫系統的始祖,而婆羅米文字本身則很可能是學習閃語的文字而來。由於包括腓尼基文在內的閃語族文字也是今日阿拉伯文、希伯來文、希臘文的祖先,而拉丁文、亞美尼亞文等其他歐洲文字又是希臘文的繼承者,因此今日從南亞到近東再到歐洲的拼音文字都可能是同祖先的後代。

印度境內的文字繼承自婆羅米文字,而鄰近的藏文、緬甸文、泰文等又倣自印度文字,因此婆羅米文字的影響相當大。婆羅米文字和閃語文字不同的是,它除了寫出輔音之外,也寫出元音。每個輔音字母本身即帶a元音,也就是代表那個輔音和元音a組合起來的音節。要表示那個輔音和其他元音的組合時,就另外添加元音符號。此外在表示複輔音時這些字母可能只代表純粹的輔音。

以下是婆羅米文字添加元音符號的範例:
元音符號


Back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