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民族在耶律阿保機崛起統一各部之後勢力漸強,於西元907年稱帝建國,後來契丹並曾改國號為「遼」,領土位於五代和宋的北方。契丹曾陸續創造和使用了兩種文字,在漢文文獻上稱為「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這兩種文字造字方法並不相同,但其字形都是受漢字楷書影響而造。目前對於契丹大字所知較少,一些契丹大字似乎是借用或修改漢字的字形和字義而成。至於契丹小字可見的資料較多,並且《遼史》提到「回鶻使至,無能通其語者,太后謂太祖曰:『迭剌聰敏可使』。遣迓之。相從二旬,能習其言與書,因制契丹小字」,因此小字可能受回鶻文影響,大致上以拼音的方法來造字,後世可以藉由語言間的比較來推測其發音。
每個契丹小字是拿一到七個表音的部件來拼湊為一個方塊字,由左至右每兩個一排,例如:
除了楷書式的契丹字之外,亦存在著主要用於印章的篆書體契丹字。契丹字一直使用到金章宗時代,並曾影響十二世紀創制的女真文字。不過比起女真文字,契丹文字資料較少,其語言系屬不明,因此解讀起來比較困難。